在历史上,,美因茨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4世纪时,,在美因茨已经出现了当时莱茵地区的第一个罗马基督教会,,在8世纪时(公元780--782年)由罗马教廷提升为美因茨主教区,,大主教驻地。在9,,10世纪时,,美因茨由于其宗教,,政治及经济的非常地位因而被人称为“Aurea Moguntia”即金色的美因茨。其大主教被封为神圣罗马帝国大总理,,美因茨选帝国统治者即选帝侯爵,,大主教Willigis当时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摄政王,,由于当时的皇帝年纪尚小,,他成为了当时帝国的真正统治者,,同时下令开始建造后来成为全德国第3大的教堂---美因茨大教堂。
在中世纪中叶,,美因茨开始真正到达其鼎盛时期,,斯陶芬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费德烈二世 于1212年在美因茨授封。直到1462年之前,,美因茨都是座自由城市,,其市民由大主教授予免税权力,,同时只受美因茨市民议会法院管理,,在这里经济和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1462年的美因茨市民与大主教之争中,,代表市民方的迪特尔战败,,美因茨的自由城市身份开始沦丧,,逐渐演化为一座贵族城市,,17世纪初开始被改建成为了一个要塞,,城市功能被大大削减,,1816年被划分成为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其政治和经济地位急剧下降,,直到20世纪初才再次走上了城市的复兴之路。
在二战中,,美因茨几乎被战火完全摧毁,,80%的建筑成为了废墟。二战结束后,,法军作为占领军接管了美因茨市,,其一部分的城市面积被划分到属于美军领地的维斯巴登市,,因此形成了现在的黑森-----莱法州边界。
1946年成立了美因茨大学,,1962年建市2000周年,,现在的美因茨又再次成为了州府,,由于地处法兰克福周边境内,,其经济再次得到发展,,虽然和当年的辉煌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仍然是一座美丽的重镇。
美因茨火车站出发到市内的重要景点十分的方便,,步行完全可以搞定,,美因茨最著名的景点无疑是其作为全德国境内第三大的教堂----美因茨大教堂。


由于灯光比较昏暗,,我又不能肆无忌惮使用闪光灯,,只能调高了感光度来拍摄,,佳能A85在400度的时候画质惨不忍睹。


里面成列着各个时代的选帝侯及大主教的雕像,,下面都配有文字说明,,但是很多是罗马文字,,我一点也不认识。在祈祷的地方坐了坐,,体验了下做礼拜的感觉,,想象下当年大主教在上面朗诵经文,,台下众生高声吟唱的情景。前面的一位老者似乎也在体会这样的感觉。

教堂的玻璃窗也是极具风格,,当然我在后文中还要提到在圣.斯蒂芬教堂中著名的夏加尔玻璃窗,,那是后话。这里的教堂玻璃窗还是十分雄伟的,,巨大的窗玻璃四周点缀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

出得教堂来,,回头看看塔顶,,整座教堂呈棕红色,,具资料该材料取自于莱茵河附近的红砂岩,,因此整个教堂的红色属于自然色。

大教堂前面的Markt Platz 在周六有集市,,因此今天出奇的热闹,,这点让已经久违了热闹的我觉得十分的吃惊,,除了上次在海德堡老街看到的人潮外就属这次的人口密度最为集中了。其实每个城市都有集市广场,,上面无非是卖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而已。

在广场靠近教堂的一段站着两个扮演小丑的艺人,,只要有人扔几个硬币他们就会像机器人一样动一动,,让我想起了欧洲性旅行里面的巴黎那一段来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太阳出来,,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有很多的行人就随地坐在一个雕像前休息聊天,,其实不经意间会发现,,屁股下或者背后的就是一件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品。

法国现代派绘画巨匠 马克 . 夏加尔的作品 夏加尔的玻璃窗就被安置在圣 . 斯蒂芬 教堂里,,教堂其实很小,,地处市中心但是却并不引人注目,,外观也并不显示张扬,,但是一进教堂内部,,就发觉整个大厅内显现出一片蓝色来,,原来是一片片蓝色的玻璃窗将外面的阳光滤成不同的蓝色照耀到教堂内部,,使得整个教堂大厅不同于一般教堂的色彩来。

窗玻璃上的圣经故事不同于普通的窗画,,而是法国艺术大师夏加尔的现代主义艺术品,,人像形体极具抽象表现主义的思维,,与一般的教堂画的死板所大大的不同,,可惜我对夏加尔的个人及其作品都不了解,,只能够在这里找了点他的资料。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 年-1985年)是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 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夏卡尔仿若是看到过这些被描绘的绿色的牛、马在天上飞,躺在紫丁香花丛中的爱侣,同时向左和向右的两幅面孔,倒立 或飞走的头颅、中世纪的雕塑。
夏加尔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1岁时到圣彼得堡考中央高等工艺美术学校未取,入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巴 克斯特画室学习。23岁赴巴黎,在巴黎参加了立体主义画家的活动,并成为莫迪利亚尼、苏丁等巴黎派中的成员,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并融会了凡·高、野兽 派和立体派的艺术精髓。1914年大战爆发,他回到俄国应征入伍。1915年与帕拉结婚,这时他对悲惨现实有了新的认识。当俄国革命爆发时,被新政权主管 意识形态的卢那察尔斯基任命为故乡的美术委员,这期间他积极地筹建创办美术学院和美术馆。他毕竟是位现代艺术观念的画家,不适应新政权又于1922年重返 巴黎。在以后的战争和种族迫害的动乱年代里,夏加尔在作品中引进了悲剧的、社会的和宗教的素材。二次大战时迁居美国,当妻子去世后,他对过去的和更遥远时 期的强烈回忆又贯穿了他的作品。大战结束后,夏加尔成为西方画坛一位活跃的艺术家并往返于世界各国从事创作和活动。
夏加尔对现代艺术的贡献是重要的,现代艺术理论家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他的艺术便推翻了形似成分和规律的障 碍。事实是,在新绘画的许多转折点上,人们都遇到了他的这一艺术,他看上去如此特别和经久不变,然而却以极其肯定的本能,服从于最流行的研究,并给予它们 解决办法。
夏加尔的部分作品:




美因茨老城区 又名 樱桃园,,在二战中侥幸没有遭到轰炸而保存了下来,,这里的街道很窄,,两边的建筑年代久远,,各类的礼品店和咖啡馆给这条街带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与海德堡的老街相比虽然没有那么繁华,,却少了浮躁,,更加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老街中的各色礼品店很有趣,,可以看到很多风格迥异的小玩意,,上面的两个是用木质的猫和青蛙的玩偶,,然后是一粒可以作为礼品的种子,,在种子上用激光打印了受赠者的名字,,当种子发芽长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名字显现在叶子上,,当然这样的一粒种子售价也不菲,,要5,99欧,,加上包装袋的话要将近10欧了。



在席勒广场,,我从朋友处得知了这么个东西,,北纬50度线。

广场中的傻人塑像,,即美因茨人在狂欢节时自嘲所用,,代表了各式各样的小市民形象,,由200多的青铜小人组成,,加上喷水池形成了一道风景。


城市中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我叫不出名字的雕塑,,他们都静静地站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还有那些来自遥远年代的艺术品,,他们在教堂的门栏上守卫着。

听朋友说,,市中心的 Roemische Passage地下的古罗马人遗迹已经修缮完毕对外开放了,,很难想象,,在南京路外滩这样的繁华地段的地下竟然挖到了数千年前的遗迹,,并且可以如此完好的保存,,同时在此遗迹上造出了美因茨最大的罗马购物中心,,而地下室确是个遗迹展览博物馆,,同时完全免费对外开放,,我们自然不愿意错过了。





美因茨城有三件宝,,即大教堂,,夏加尔玻璃窗以及古登堡博物馆。古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本人于公元1400年出生于美因茨,,1468年逝世于美因茨,,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术,,尽管中国的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要比他的发明要早出了几百年来,,但是他的发明基于铅,锌合金,,而不同于毕昇的木板印刷术,,其耐用性和使用性能更加高,,因此而被西方公认为印刷术的缔造者。古登堡本人印刷了180本圣经,,其中大约有47本仍然留存于世间,,他被称作为美因茨市之子,,是美因茨人的骄傲。






还看到有卖古登堡头像的巧克力,,觉得十分有趣。
由于时间的关系,,同时博物馆要收费,,就没有进去参观,,同时估计没有任何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完全听懂导游的德语介绍,,还是作罢出来了。
